第一百四十六章 和谐决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TXT小说网 www.txtgw.com,最快更新大宋新梦最新章节!
淳熙十六年的霜露来得早了一点,天气已经愈见冷了,要是去年这个时候,赵昚就会让宫中生起炭火,但今年赵昚感觉自己的身体竟然比去年还硬朗了一些,好象没有那么怕冷了,故而此时的宫中暂时未生炭火取暖。
也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每天都打羽毛球的缘故,又或是服用巨能钙加上新近又服用鱼肝油的缘故。反正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嘛嘛香。
赵昚的眼神本来前些年就不怎么好了,不过赵抦从高雄寄来了眼镜,加上放大镜,有了这两样工具,每日里读一读报纸也不显得吃力。
要说还是望远镜好,今日在望远镜中亲自观看了大炮试射的效果,那效果真不是盖的,大炮轰击之下,一堆猪样被被轰得血肉模糊,那情形简直是惨不忍睹,大炮的威力在强壮的牛马身上也试过了,看来不论多强壮的生命,在大炮的轰击之下,抵御能力都显得十分可怜。
赵昚很久以来都没有见过这种血腥的场面了,这一次的血腥场面超出了赵昚想象,本来高宗去世之后,赵昚就每日念佛,甚而会忌讳杀生场面,哪怕是杀一只鸡也是如此。但这一场超出想象的血腥场面却让赵昚在心中大呼过瘾,赵昚看完之后,更是显得格外的亢奋。
就是在这样亢奋的心情下,赵昚召集了一次大宋最高层会议。
这一次需要决定的事情有点多,好象都赶在一起似的,好象件件都是刻不容缓。
说起来,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与金国的铜钱大战策略,茅庚报上来了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得到了赵抦韩侂胄包括陆九渊的认同,但这套方案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朝廷要不要采用,须得慎重商议,拿出个意见。
第二件,就是江西永平铜矿的开采问题,又是茅庚还加上陆九渊,提议派厢军开采,并提议由辛弃疾全权主持。
第三件,就是派谁前去高雄带兵演练大炮战法。
第二件事其实与第一件事密切相关。
处于亢奋之中的赵眘,对于第三件事显得比较热衷:
“诸位爱卿,依你们所见,派去台湾练兵的,究竟以谁为好?”
其中有人就心中腹诽,官家你不是都定好了吗?除了岳琚还能有谁!
“官家前日召见了岳琚,依微臣所见,岳琚正是最佳人选。”,留正如此说,并不奇怪。
岳琚是岳飞之后,其他人不便置喙,但太子赵惇却站出来发表意见道:
“岳琚固然是不错的人选,不过父皇既然定下北伐大计,儿臣以为,不妨多派有潜质的武将前去,昔年蜀中三大将在川陕力抗金兵,一时传为佳话,再说三国之时,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我朝北伐,正患将才之不广,以儿臣之见,不妨多派领兵之将前往高雄演练大炮战法,相互砥砺,良性竞争,若能成就三大将、五虎将,则善莫大焉!”
此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倒也大有道理,但其实赵惇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要掺沙子,总之不能让赵抦轻松驾驭局面,岳琚这人忠厚,绝对不会给赵抦添乱,但换成别人那就未必如此了。
赵眘听了赵惇所言,立时被这个论调吸引住了。
有理啊!
快三十年没有开战了,当时能与金兵一战的名将李显忠去世了十多年,李宝也去世了,如今能带兵的,除了吴挺之外,好像一时还没有涌现出闪亮的将星。何况史上有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如今久无战事,实在很难验证谁才是真正可以叱诧疆场的一代名将,在无法在实战中涌现将才的情况下,就只好寄希望于将门的子弟。
但是将门的子弟也未经实战,还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像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者。
做大宋的皇帝,最难的一桩事就是选拔武将,在大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官选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而且文官对大宋政权没什么威胁,就算选差了,也不会危及社稷。但武将选拔就难了,按照祖宗的教诲,既要选好将才,又要防着,要挥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完又乖乖交出兵权,卸甲归田,不问朝政。
说实话,这天底下还真难得选出样样条件都符合的武将。
就说武举吧,原本是想通过武举选拔出一批武将,但结果颇为令人失望。自从中了武状元的江伯虎执意改任文职之后,赵眘对武举选将就几乎失去了信心。
大宋有才能的人,好像都有怕死的毛病,嗯,起码是怯战,这个江伯虎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而已。
比起武举选将,赵眘认为,将门子弟至少不会恐惧战场,他们流淌着祖宗传下来的奋勇杀敌的血液,所以,无论他们才能上如何,至少不会怯战。当然,这是赵眘的想法,这也是赵眘高度放权给吴挺,以及任用郭家子弟为将的理由。
正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一次赵眘本来打算派出岳琚前往高雄,带兵演练大炮战法,练出一支精兵来。话说岳家的这个孙子岳琚,好像不显山不露水,真诚度倒是不容怀疑,只是无复当年岳飞的神韵。对于岳琚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代名将,实在是殊无把握。
总之,大将须得有忠有勇有谋,关乎大宋安危,选将不可不慎。不过,人无完人,本着忠心第一的原则,派过去岳琚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岳琚就难说是最好的人选。所以赵惇的这个提议,不能不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宋缺将才,这已经是朝廷共识,若是能有三大将或者五虎将,岂不是大宋之福!
葛邲一向是挺赵惇的,此时便站出来说道:
“启禀官家,我朝久未用兵,异日北伐,亟需一批能征惯战的战将,臣敢请陛下为大宋计,趁此良机,多选将才前去,以期有大将从中脱颖而出。何况大炮乃是前所未有之神兵,有了大炮之后,究竟如何对敌,并无一定之规,还需从练兵中摸索,广选将才,由彼等各自用心,各显神通,悉心演练出几套大炮战法,这才不失为朝廷大计。”
“葛爱卿所言有理。那么,以诸位爱卿所见,哪些将领可以入选呢?”
“老臣以为,郭倪可以算一个。”,郭家的子弟,郭倪算是其中佼佼者,号称熟读兵书,智计百出,而且力主北伐,周必大认为值得培养。
“儿臣以为,吴曦也是将门子弟,胆色过人,也可一试。”
在赵惇眼中,吴曦聪颖过人,但其人极不安分,不好驾驭,德行也不咋的,正好叫此人去让赵抦头痛。
留正却是一直主张限制吴家权力的,一听赵惇推荐,连忙反对:
“吴挺本已位高权重,在四川号令一方。臣以为不可再授以吴曦兵权,臣恐危及社稷。”
此话说得再也露骨不过,让赵眘微微皱眉。
赵惇却道:
“听说吴曦最近四处活动,意欲回川,请问留大人,朝廷对此作何区处?照留大人的意思,是千计不能让他回川的吧!”
“不错,以臣之见,不可让吴曦回川。”
“吴曦要回川,朝廷不让,吴挺做何感想?显见是朝廷相疑!君臣猜疑,是为双输,吴家输,朝廷也不赢。换一种方式,若选派吴曦前去高雄,乃是重用吴曦,吴家理应感激涕零,吴曦远在台湾,吴挺更会忠心事君,若由此得一良将,则诚为大宋之福。可见,困吴曦于临安,将可能引起猜疑反感,乃是双输,反之,选派吴曦去往台湾,乃是双赢。儿臣故而有此提议,请父皇定夺。”
周必大也觉得留正防备吴家有些过头,报上都登了吴曦意欲回川,吴曦此举也确乎过分了一点,属于政治上弱智之举。但如果非要将吴曦困在临安,也确有不妥之处。再说大炮这件超级武器理所应当是掌握的人多多益善,于是站到了赵惇这一边。
赵眘权衡了一番,由吴家之事忽然便联想到茅庚身上,要说防备吴家,茅庚好像更需要防备,茅庚能做出极大的贡献,但一旦出问题,其危害性也极大,从这一点上来看,多派些兵马去台湾极有必要。而多派武将前去,便顺理成章要多派兵,不显山不露水就实现了大军上台岛的目的。
一念及此,赵眘便立即表态,将原定的选派岳琚的方案改成了同时选派三将的方案,岳琚、郭倪和吴曦就此派驻台湾,任务是练兵!
此事定好之后,赵眘感到一阵轻松,三将齐出,堪称给各方势力释放朝廷善意,营造和谐氛围莫过于此,是皆大欢喜之局。而其中的深意,则只有自己体味了。
赵眘随即想到也要给茅庚一个甜枣才对,便道:
“茅庚报上来的应对铜钱大战之策,朕几经斟酌,以为值得一试。朝廷铸造铜钱,造一枚铜钱亏一枚,而金国不造铜钱,仅靠掠夺我大宋铜钱维持。此弊一日不除,终将遗祸我大宋,贻害无穷啊。朕意,可令特区试行另造新币以取代铜钱,但兹事体大,不可不慎,故而朝廷须派员监控,遇有不谐之处随时应对处置,以兴利除弊。”
让特区先试,不失为尝试激进币制改革的稳妥之法,倒也不是单纯照顾茅庚。
赵眘扫了扫众人,然后目注周必大,问道:
“周爱卿,你看谁可担当此任?”
周必大想了想,不一会便想起了一个人选,当下推荐道:
“老臣以为,叶适足可胜任。”
于是,叶适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监控特区改革币制的钦差。
而关于召辛弃疾出山主持开矿冶炼之事,永平所在的铅山就在辛弃疾现居上饶的邻近,说是一步之遥也不为过。火药开矿又只能是军方才能实施,茅庚提出的以军方为主的方案,不管可不可行,总是值得一试。
既然非说永平现有产出胆铜水的地方下面有一个超级铜矿,想必不会有错。若是官营的话,辛弃疾兼具领军和治理民政的才能,好像的确是不二人选。这人脾气是犟了一点,用在别处也许不妥,但在这里,应该正好用上他的干才。
淳熙十六年的霜露来得早了一点,天气已经愈见冷了,要是去年这个时候,赵昚就会让宫中生起炭火,但今年赵昚感觉自己的身体竟然比去年还硬朗了一些,好象没有那么怕冷了,故而此时的宫中暂时未生炭火取暖。
也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每天都打羽毛球的缘故,又或是服用巨能钙加上新近又服用鱼肝油的缘故。反正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吃嘛嘛香。
赵昚的眼神本来前些年就不怎么好了,不过赵抦从高雄寄来了眼镜,加上放大镜,有了这两样工具,每日里读一读报纸也不显得吃力。
要说还是望远镜好,今日在望远镜中亲自观看了大炮试射的效果,那效果真不是盖的,大炮轰击之下,一堆猪样被被轰得血肉模糊,那情形简直是惨不忍睹,大炮的威力在强壮的牛马身上也试过了,看来不论多强壮的生命,在大炮的轰击之下,抵御能力都显得十分可怜。
赵昚很久以来都没有见过这种血腥的场面了,这一次的血腥场面超出了赵昚想象,本来高宗去世之后,赵昚就每日念佛,甚而会忌讳杀生场面,哪怕是杀一只鸡也是如此。但这一场超出想象的血腥场面却让赵昚在心中大呼过瘾,赵昚看完之后,更是显得格外的亢奋。
就是在这样亢奋的心情下,赵昚召集了一次大宋最高层会议。
这一次需要决定的事情有点多,好象都赶在一起似的,好象件件都是刻不容缓。
说起来,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与金国的铜钱大战策略,茅庚报上来了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得到了赵抦韩侂胄包括陆九渊的认同,但这套方案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朝廷要不要采用,须得慎重商议,拿出个意见。
第二件,就是江西永平铜矿的开采问题,又是茅庚还加上陆九渊,提议派厢军开采,并提议由辛弃疾全权主持。
第三件,就是派谁前去高雄带兵演练大炮战法。
第二件事其实与第一件事密切相关。
处于亢奋之中的赵眘,对于第三件事显得比较热衷:
“诸位爱卿,依你们所见,派去台湾练兵的,究竟以谁为好?”
其中有人就心中腹诽,官家你不是都定好了吗?除了岳琚还能有谁!
“官家前日召见了岳琚,依微臣所见,岳琚正是最佳人选。”,留正如此说,并不奇怪。
岳琚是岳飞之后,其他人不便置喙,但太子赵惇却站出来发表意见道:
“岳琚固然是不错的人选,不过父皇既然定下北伐大计,儿臣以为,不妨多派有潜质的武将前去,昔年蜀中三大将在川陕力抗金兵,一时传为佳话,再说三国之时,刘备手下有五虎大将,我朝北伐,正患将才之不广,以儿臣之见,不妨多派领兵之将前往高雄演练大炮战法,相互砥砺,良性竞争,若能成就三大将、五虎将,则善莫大焉!”
此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倒也大有道理,但其实赵惇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要掺沙子,总之不能让赵抦轻松驾驭局面,岳琚这人忠厚,绝对不会给赵抦添乱,但换成别人那就未必如此了。
赵眘听了赵惇所言,立时被这个论调吸引住了。
有理啊!
快三十年没有开战了,当时能与金兵一战的名将李显忠去世了十多年,李宝也去世了,如今能带兵的,除了吴挺之外,好像一时还没有涌现出闪亮的将星。何况史上有纸上谈兵的前车之鉴,如今久无战事,实在很难验证谁才是真正可以叱诧疆场的一代名将,在无法在实战中涌现将才的情况下,就只好寄希望于将门的子弟。
但是将门的子弟也未经实战,还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像赵括那样的纸上谈兵者。
做大宋的皇帝,最难的一桩事就是选拔武将,在大宋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官选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而且文官对大宋政权没什么威胁,就算选差了,也不会危及社稷。但武将选拔就难了,按照祖宗的教诲,既要选好将才,又要防着,要挥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完又乖乖交出兵权,卸甲归田,不问朝政。
说实话,这天底下还真难得选出样样条件都符合的武将。
就说武举吧,原本是想通过武举选拔出一批武将,但结果颇为令人失望。自从中了武状元的江伯虎执意改任文职之后,赵眘对武举选将就几乎失去了信心。
大宋有才能的人,好像都有怕死的毛病,嗯,起码是怯战,这个江伯虎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而已。
比起武举选将,赵眘认为,将门子弟至少不会恐惧战场,他们流淌着祖宗传下来的奋勇杀敌的血液,所以,无论他们才能上如何,至少不会怯战。当然,这是赵眘的想法,这也是赵眘高度放权给吴挺,以及任用郭家子弟为将的理由。
正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一次赵眘本来打算派出岳琚前往高雄,带兵演练大炮战法,练出一支精兵来。话说岳家的这个孙子岳琚,好像不显山不露水,真诚度倒是不容怀疑,只是无复当年岳飞的神韵。对于岳琚究竟能不能成为一代名将,实在是殊无把握。
总之,大将须得有忠有勇有谋,关乎大宋安危,选将不可不慎。不过,人无完人,本着忠心第一的原则,派过去岳琚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岳琚就难说是最好的人选。所以赵惇的这个提议,不能不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大宋缺将才,这已经是朝廷共识,若是能有三大将或者五虎将,岂不是大宋之福!
葛邲一向是挺赵惇的,此时便站出来说道:
“启禀官家,我朝久未用兵,异日北伐,亟需一批能征惯战的战将,臣敢请陛下为大宋计,趁此良机,多选将才前去,以期有大将从中脱颖而出。何况大炮乃是前所未有之神兵,有了大炮之后,究竟如何对敌,并无一定之规,还需从练兵中摸索,广选将才,由彼等各自用心,各显神通,悉心演练出几套大炮战法,这才不失为朝廷大计。”
“葛爱卿所言有理。那么,以诸位爱卿所见,哪些将领可以入选呢?”
“老臣以为,郭倪可以算一个。”,郭家的子弟,郭倪算是其中佼佼者,号称熟读兵书,智计百出,而且力主北伐,周必大认为值得培养。
“儿臣以为,吴曦也是将门子弟,胆色过人,也可一试。”
在赵惇眼中,吴曦聪颖过人,但其人极不安分,不好驾驭,德行也不咋的,正好叫此人去让赵抦头痛。
留正却是一直主张限制吴家权力的,一听赵惇推荐,连忙反对:
“吴挺本已位高权重,在四川号令一方。臣以为不可再授以吴曦兵权,臣恐危及社稷。”
此话说得再也露骨不过,让赵眘微微皱眉。
赵惇却道:
“听说吴曦最近四处活动,意欲回川,请问留大人,朝廷对此作何区处?照留大人的意思,是千计不能让他回川的吧!”
“不错,以臣之见,不可让吴曦回川。”
“吴曦要回川,朝廷不让,吴挺做何感想?显见是朝廷相疑!君臣猜疑,是为双输,吴家输,朝廷也不赢。换一种方式,若选派吴曦前去高雄,乃是重用吴曦,吴家理应感激涕零,吴曦远在台湾,吴挺更会忠心事君,若由此得一良将,则诚为大宋之福。可见,困吴曦于临安,将可能引起猜疑反感,乃是双输,反之,选派吴曦去往台湾,乃是双赢。儿臣故而有此提议,请父皇定夺。”
周必大也觉得留正防备吴家有些过头,报上都登了吴曦意欲回川,吴曦此举也确乎过分了一点,属于政治上弱智之举。但如果非要将吴曦困在临安,也确有不妥之处。再说大炮这件超级武器理所应当是掌握的人多多益善,于是站到了赵惇这一边。
赵眘权衡了一番,由吴家之事忽然便联想到茅庚身上,要说防备吴家,茅庚好像更需要防备,茅庚能做出极大的贡献,但一旦出问题,其危害性也极大,从这一点上来看,多派些兵马去台湾极有必要。而多派武将前去,便顺理成章要多派兵,不显山不露水就实现了大军上台岛的目的。
一念及此,赵眘便立即表态,将原定的选派岳琚的方案改成了同时选派三将的方案,岳琚、郭倪和吴曦就此派驻台湾,任务是练兵!
此事定好之后,赵眘感到一阵轻松,三将齐出,堪称给各方势力释放朝廷善意,营造和谐氛围莫过于此,是皆大欢喜之局。而其中的深意,则只有自己体味了。
赵眘随即想到也要给茅庚一个甜枣才对,便道:
“茅庚报上来的应对铜钱大战之策,朕几经斟酌,以为值得一试。朝廷铸造铜钱,造一枚铜钱亏一枚,而金国不造铜钱,仅靠掠夺我大宋铜钱维持。此弊一日不除,终将遗祸我大宋,贻害无穷啊。朕意,可令特区试行另造新币以取代铜钱,但兹事体大,不可不慎,故而朝廷须派员监控,遇有不谐之处随时应对处置,以兴利除弊。”
让特区先试,不失为尝试激进币制改革的稳妥之法,倒也不是单纯照顾茅庚。
赵眘扫了扫众人,然后目注周必大,问道:
“周爱卿,你看谁可担当此任?”
周必大想了想,不一会便想起了一个人选,当下推荐道:
“老臣以为,叶适足可胜任。”
于是,叶适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监控特区改革币制的钦差。
而关于召辛弃疾出山主持开矿冶炼之事,永平所在的铅山就在辛弃疾现居上饶的邻近,说是一步之遥也不为过。火药开矿又只能是军方才能实施,茅庚提出的以军方为主的方案,不管可不可行,总是值得一试。
既然非说永平现有产出胆铜水的地方下面有一个超级铜矿,想必不会有错。若是官营的话,辛弃疾兼具领军和治理民政的才能,好像的确是不二人选。这人脾气是犟了一点,用在别处也许不妥,但在这里,应该正好用上他的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