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不甘寂寞的欧洲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TXT小说网 www.txtgw.com,最快更新生于1871最新章节!
8月10日,从托克马克出发的近卫军第十三集团军主力攻克了伏龙芝,随后,继续向塔拉兹方向攻击前进。同时,铁路兵团也在抢修由伊犁至伏龙芝的铁路。之前因为作战,这段铁路暂时只修到了奇力克,之后在俄军撤离阿拉木图之后,才逐渐修至阿拉木图。
南线的第十七集团军主力也开始向西攻击,不过因为南线的道路情况是所有攻击方向中最差的,因此王占元在作战时可不能像王世珍那么奢侈。而且补给的困难也使他不敢过于快速挺进。不过好在费尔干纳盆地还算富足,至少在粮食和饮水方面不用发愁。
8月3日,第十七集团军占领了纳曼干,随后的几天里相继占领丘斯特、恰达克、安格连等沿途小镇,并于8月7日到达塔什干东南。
王占元希望赶在俄军援兵到来之前占领塔什干。
在近卫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一则噩耗传来。8月9日,因为年事过高,且这一年来兵马劳顿,再加上气候和水土问题,第十二集团军军长、西伯利亚方面军副总指挥董福祥病故。
董福祥的死打乱了载湉原本的布置,清政府只得临时抽调姜桂题的第八集团军前往新疆,同时命令何宗莲加紧北上,接手董福祥的部队。
在董福祥传来噩耗之前半年,第二集团军军长聂士成就已经上表申诉,希望致仕回乡。现在暗叹董福祥的去世,朝廷也考虑聂士成确实也年事已高,随后准了他的陈情,由程允合接替任第二集团军军长。
中国军队在对俄战争所取得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如果说第一次俄华战争中,俄军的失败还可以归罪于轻敌大意、准备不足。那么第二次俄华战争的结果就不是‘轻敌’可以解释的了。
如果说在1908年上半年之前,中、俄两国在中亚和西伯利亚还算是互有攻守,欧洲的陆军将领们还能保持一点儿理智的话。那么从夏天开始以来,战争则完全是处在中国军队单方面进攻的态势中了。
现在在欧洲坐立不安的远远不止是俄国的将军们。德国、奥匈、意大利、土耳其、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的陆军甚至海军的将领们都开始严密关注这场战事。
俄国在1907年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他在中亚的铁路系统。由外里海经马里抵达阿富汗边境库什卡的铁路在1898年完工;随后又建成了一条从奥伦堡经塔什特、撒马尔罕到奥克萨斯河岸查理依的铁路线。而从撒马尔罕至阿富汗边境提尔梅兹的铁路线也即将完工。对于1907年前的国际形势来说,俄国的数百万军队在需要时可以不受限制的从欧洲直抵阿富汗边境。这对英国来说无疑是场噩梦。
英国的印度西北边界是他的软肋。俄国是陆军大国,仅有海上优势的英国未免相形见拙。为了应对俄国的陆地威胁,历届英国政府都坚持所谓的‘兴都库什防线’,即视阿富汗的坎大哈至喀布尔一线为保证印度安全的门户。而波斯陴路支斯坦,尤其是赫尔曼德河下游、嵌入阿富汗西南部的那个三角地带更是英国的必争之地。
这块儿地区在传统上为英国在波斯南部地区的势力范围,但长期以来受到俄国霍罕方向的渗透。十九世纪末,尼古拉二世曾经声称,‘整个土耳其斯.坦的陆军动员起来,奔赴前线,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也不能阻挡我们在英国最薄弱的一环清算同他的宿怨。’
而布尔战争则让英国人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支持在遥远的东方同俄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一场陆地上的较量了。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英国人才不得不在中亚对俄国妥协,进而实现了英、俄之间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也就意味着英国将中国完全抛弃。这也是为什么俄国敢于在1907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发起对华战争的前提。
然而,当英国抛弃了中国而完全倒向俄国后才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抛弃的队友,远远比他们刚刚傍上的‘土豪’牛逼。如果说对于英、俄之间,‘兴都库什防线’是保证印度安全的门户。那么,当中国人在中亚不断击败俄罗斯军队之后,他的这颗英王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已经完全对中国敞开了大门!
如果中国人愿意,他们可以从中亚,从西藏,从缅甸各个方向向印度发动攻击,而凭借中国军队目前在对俄战争中的表现,英国人根本不相信他们在印度的部队能挡得住中国人的脚步。
怎么办?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立刻开始修复和清政府的关系!”陆军部少将黑格道。他现在的工作就是协助完成总参谋部和地方自卫队的组建工作,印度殖民地军队无疑是这次改组的重点之一。
商务大臣丘吉尔摇头道:“赫德已经在4月份离开了中国,虽然他推荐了继任者,但是清政府并没有接受,很明显,他们希望通过这一契机收回海关的管理权。我们正在为此事和中国人交涉。在这个时候考虑修复关系,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失去对大清海关的控制权。而一旦失去这个,我们的在华利益将完全失去。”
陆军总监弗伦奇上将显然支持黑格的观点:“呵呵,我尊敬的先生们,难道你们看不到现在的中国可以轻易的将我们从远东抹去么?在华利益,当我们连最关键的殖民地都在中国人的军事力量下颤抖时,还在大谈在华利益不觉得可笑么?”
黑格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为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的战争建设一支英国远征军,所以他进一步道:“而且我需要提醒大家。德国人和奥匈帝国,甚至土耳其人,都已经开始积极的和中国展开合作了。你们应该比我清楚,我们现在的对华贸易额已经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了,难道你们还想让它落后于土耳其么?而且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将有可能大破在巴尔干的力量平衡。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之所以在对俄战争中连连取胜,必然是采用了新的作战手段和武器。一旦这些被德国人掌握,那么无疑将大大增加我们在欧洲的压力!”
阿斯奎斯首相将目光转向费舍尔。
费舍尔知道阿斯奎斯想要问什么,但是他摇摇头:“海军无能为力。要想摧毁中国舰队,我们需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水面力量和法国、俄国组成联合舰队。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我们在和德国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和中国人的战争拖延下去,那么就不可能在和德国人争夺大西洋控制权的战争中获胜。而且,即使是我们不考虑这些,我也必须提醒您,即使海军取得了胜利,没有强大的陆军,也完全无法使清政府屈服。”
费舍尔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对着弗伦奇耸耸肩:“毕竟现在不是1840年。我并不是认为我们的军队没有作战能力,但是我们无法跨越半个地球运送足够在中国作战的部队。那至少得是30十个步兵师的兵力。光想想为这些士兵运输补给,我就快要自杀了!”
陆海两军的表态让阿斯奎斯不得不慎重考虑。也许,是该考虑放手所谓的‘在华利益’的时候了。
德国陆军的将军们则没有英国人的纠结。他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中国人接受自己的请求——前往东方观摩华、俄战争。
正向黑格所说的,只要是有一些眼光的将领都能想到,中国人一定在这场战争中运用了他们所没有掌握的武器或者战术。对于陆军的将军们来说,闹懂原本软弱可欺的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二十年之后就变的如此强大也许不容易,但是知道中国军队到底掌握了什么新式武器却是可行的。
这种情绪就像一只小猫,不停地在心理面挠啊挠。让哪些将军们心里痒的要死。
“我们能想到的武器不外乎是新式的火炮、机枪和步枪。根据清政府向美国人订购的陆军装备订单可以发现,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师火炮和机枪的比重远远大于我们,自然也大于俄国和欧洲的任何一支陆军。毫无疑问,这需要强大的财力和工业实力支撑。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它将会使我们的军队获胜。”
小毛奇再给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写道。
“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数量上的优势,通过对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形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人必然已经改进了他们的大炮和机枪,否则他们的后勤将会被摧垮。另外铁路的建设在这次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要支持如此大量的弹药的损失的补给,没有铁路是无法想像的。”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推测中国军队必然还使用了其它的新式武器。这从他们在国内的工业生产可以判断出来。但是我们只能看到大量的发动机和汽车底盘、卡车等被生产出来,至于如何运用,我们则不清楚。”
“包括在战术上的运用等。这些未知的东西我们都需要了解。我相信,当我们掌握了中国人在对俄战争中致胜的秘密的时候,我们也就掌握了在欧洲战场上获胜的钥匙。这至关重要!”
提尔皮兹也认为应该立即加强和中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他认为:“当我们在土耳其取得胜利后(指支持亲德的恩维尔帕夏的青年土耳其党政变),我们的盟友(指土耳其)必然会有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需求。而在当前,德国的盟友们因为英国人的竞争而无力应付他们的早间需求。在07年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建造军舰的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他们因为目前和俄国人之间的战争,将成为我们的天然盟友。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依托他们的能力来帮助土耳其人获得他们想要达到的海上力量!”
“土耳其拥有强大的舰队不仅仅关系到地中海的安全,还将——也必然影响到非洲东海岸和印度。而后者在英国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土耳其人取得在海上的军事优势!”
小毛奇和提尔皮茨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要尽可能的支持中国人将和俄国之间的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至少要将这场战争继续维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因为“对俄国兵力的牵制和消耗,以及对俄、法乃至英国人财政、工业能力的牵制和消耗,复合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并且必然将影响到帝国在欧洲的军事行动。”
当然,他们也认识到“华、俄之间的战争必然会让中国背上沉重的战争包袱,这其中主要是财政上的压力。如果帝国能够在这时采取一定程度的对华援助——例如贷款,将有助于促使清政府将战争继续下去。同时,对华的贷款也有助于我们在将来加强对中国这一亚洲帝国的牵制。就像英国人在十年前所做的那样!”
威廉二世相当重视两位军事首脑的报告,他指示伯恩哈特·冯·比洛,让他务必立刻建立起和中国之间的军事沟通途径,并且积极讨论对华援助的方案。
最热衷于让中国和俄国的战争状态维持下去的莫过于奥匈帝国了。
在巴尔干,奥匈帝国正在积极准备同塞尔维亚的战争。
6月,因为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事件,塞尔维亚意图采取军事行动来遏制奥匈帝国的吞并行为,甚至已经开始在边界部署军队。但是因为当时俄国在对华战争无法抽身,因此无法提供塞尔维亚所需求的军事援助。这才让塞尔维亚的企图流产。
但是塞尔维亚这种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行为深深触怒了奥匈帝国。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一方面积极准备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一方面强烈建议约瑟夫一世“不惜一切代价促使中国继续和俄国之间的战争。”
8月10日,从托克马克出发的近卫军第十三集团军主力攻克了伏龙芝,随后,继续向塔拉兹方向攻击前进。同时,铁路兵团也在抢修由伊犁至伏龙芝的铁路。之前因为作战,这段铁路暂时只修到了奇力克,之后在俄军撤离阿拉木图之后,才逐渐修至阿拉木图。
南线的第十七集团军主力也开始向西攻击,不过因为南线的道路情况是所有攻击方向中最差的,因此王占元在作战时可不能像王世珍那么奢侈。而且补给的困难也使他不敢过于快速挺进。不过好在费尔干纳盆地还算富足,至少在粮食和饮水方面不用发愁。
8月3日,第十七集团军占领了纳曼干,随后的几天里相继占领丘斯特、恰达克、安格连等沿途小镇,并于8月7日到达塔什干东南。
王占元希望赶在俄军援兵到来之前占领塔什干。
在近卫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一则噩耗传来。8月9日,因为年事过高,且这一年来兵马劳顿,再加上气候和水土问题,第十二集团军军长、西伯利亚方面军副总指挥董福祥病故。
董福祥的死打乱了载湉原本的布置,清政府只得临时抽调姜桂题的第八集团军前往新疆,同时命令何宗莲加紧北上,接手董福祥的部队。
在董福祥传来噩耗之前半年,第二集团军军长聂士成就已经上表申诉,希望致仕回乡。现在暗叹董福祥的去世,朝廷也考虑聂士成确实也年事已高,随后准了他的陈情,由程允合接替任第二集团军军长。
中国军队在对俄战争所取得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如果说第一次俄华战争中,俄军的失败还可以归罪于轻敌大意、准备不足。那么第二次俄华战争的结果就不是‘轻敌’可以解释的了。
如果说在1908年上半年之前,中、俄两国在中亚和西伯利亚还算是互有攻守,欧洲的陆军将领们还能保持一点儿理智的话。那么从夏天开始以来,战争则完全是处在中国军队单方面进攻的态势中了。
现在在欧洲坐立不安的远远不止是俄国的将军们。德国、奥匈、意大利、土耳其、塞尔维亚、法国和英国的陆军甚至海军的将领们都开始严密关注这场战事。
俄国在1907年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他在中亚的铁路系统。由外里海经马里抵达阿富汗边境库什卡的铁路在1898年完工;随后又建成了一条从奥伦堡经塔什特、撒马尔罕到奥克萨斯河岸查理依的铁路线。而从撒马尔罕至阿富汗边境提尔梅兹的铁路线也即将完工。对于1907年前的国际形势来说,俄国的数百万军队在需要时可以不受限制的从欧洲直抵阿富汗边境。这对英国来说无疑是场噩梦。
英国的印度西北边界是他的软肋。俄国是陆军大国,仅有海上优势的英国未免相形见拙。为了应对俄国的陆地威胁,历届英国政府都坚持所谓的‘兴都库什防线’,即视阿富汗的坎大哈至喀布尔一线为保证印度安全的门户。而波斯陴路支斯坦,尤其是赫尔曼德河下游、嵌入阿富汗西南部的那个三角地带更是英国的必争之地。
这块儿地区在传统上为英国在波斯南部地区的势力范围,但长期以来受到俄国霍罕方向的渗透。十九世纪末,尼古拉二世曾经声称,‘整个土耳其斯.坦的陆军动员起来,奔赴前线,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也不能阻挡我们在英国最薄弱的一环清算同他的宿怨。’
而布尔战争则让英国人认识到,自己已经无力支持在遥远的东方同俄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一场陆地上的较量了。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英国人才不得不在中亚对俄国妥协,进而实现了英、俄之间的合作。
这样的合作,也就意味着英国将中国完全抛弃。这也是为什么俄国敢于在1907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发起对华战争的前提。
然而,当英国抛弃了中国而完全倒向俄国后才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抛弃的队友,远远比他们刚刚傍上的‘土豪’牛逼。如果说对于英、俄之间,‘兴都库什防线’是保证印度安全的门户。那么,当中国人在中亚不断击败俄罗斯军队之后,他的这颗英王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已经完全对中国敞开了大门!
如果中国人愿意,他们可以从中亚,从西藏,从缅甸各个方向向印度发动攻击,而凭借中国军队目前在对俄战争中的表现,英国人根本不相信他们在印度的部队能挡得住中国人的脚步。
怎么办?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立刻开始修复和清政府的关系!”陆军部少将黑格道。他现在的工作就是协助完成总参谋部和地方自卫队的组建工作,印度殖民地军队无疑是这次改组的重点之一。
商务大臣丘吉尔摇头道:“赫德已经在4月份离开了中国,虽然他推荐了继任者,但是清政府并没有接受,很明显,他们希望通过这一契机收回海关的管理权。我们正在为此事和中国人交涉。在这个时候考虑修复关系,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失去对大清海关的控制权。而一旦失去这个,我们的在华利益将完全失去。”
陆军总监弗伦奇上将显然支持黑格的观点:“呵呵,我尊敬的先生们,难道你们看不到现在的中国可以轻易的将我们从远东抹去么?在华利益,当我们连最关键的殖民地都在中国人的军事力量下颤抖时,还在大谈在华利益不觉得可笑么?”
黑格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为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的战争建设一支英国远征军,所以他进一步道:“而且我需要提醒大家。德国人和奥匈帝国,甚至土耳其人,都已经开始积极的和中国展开合作了。你们应该比我清楚,我们现在的对华贸易额已经落后于美国和德国了,难道你们还想让它落后于土耳其么?而且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将有可能大破在巴尔干的力量平衡。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之所以在对俄战争中连连取胜,必然是采用了新的作战手段和武器。一旦这些被德国人掌握,那么无疑将大大增加我们在欧洲的压力!”
阿斯奎斯首相将目光转向费舍尔。
费舍尔知道阿斯奎斯想要问什么,但是他摇摇头:“海军无能为力。要想摧毁中国舰队,我们需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水面力量和法国、俄国组成联合舰队。但是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我们在和德国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和中国人的战争拖延下去,那么就不可能在和德国人争夺大西洋控制权的战争中获胜。而且,即使是我们不考虑这些,我也必须提醒您,即使海军取得了胜利,没有强大的陆军,也完全无法使清政府屈服。”
费舍尔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对着弗伦奇耸耸肩:“毕竟现在不是1840年。我并不是认为我们的军队没有作战能力,但是我们无法跨越半个地球运送足够在中国作战的部队。那至少得是30十个步兵师的兵力。光想想为这些士兵运输补给,我就快要自杀了!”
陆海两军的表态让阿斯奎斯不得不慎重考虑。也许,是该考虑放手所谓的‘在华利益’的时候了。
德国陆军的将军们则没有英国人的纠结。他们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让中国人接受自己的请求——前往东方观摩华、俄战争。
正向黑格所说的,只要是有一些眼光的将领都能想到,中国人一定在这场战争中运用了他们所没有掌握的武器或者战术。对于陆军的将军们来说,闹懂原本软弱可欺的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二十年之后就变的如此强大也许不容易,但是知道中国军队到底掌握了什么新式武器却是可行的。
这种情绪就像一只小猫,不停地在心理面挠啊挠。让哪些将军们心里痒的要死。
“我们能想到的武器不外乎是新式的火炮、机枪和步枪。根据清政府向美国人订购的陆军装备订单可以发现,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师火炮和机枪的比重远远大于我们,自然也大于俄国和欧洲的任何一支陆军。毫无疑问,这需要强大的财力和工业实力支撑。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它将会使我们的军队获胜。”
小毛奇再给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写道。
“除了我们能看到的数量上的优势,通过对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形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中国人必然已经改进了他们的大炮和机枪,否则他们的后勤将会被摧垮。另外铁路的建设在这次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要支持如此大量的弹药的损失的补给,没有铁路是无法想像的。”
“而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推测中国军队必然还使用了其它的新式武器。这从他们在国内的工业生产可以判断出来。但是我们只能看到大量的发动机和汽车底盘、卡车等被生产出来,至于如何运用,我们则不清楚。”
“包括在战术上的运用等。这些未知的东西我们都需要了解。我相信,当我们掌握了中国人在对俄战争中致胜的秘密的时候,我们也就掌握了在欧洲战场上获胜的钥匙。这至关重要!”
提尔皮兹也认为应该立即加强和中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他认为:“当我们在土耳其取得胜利后(指支持亲德的恩维尔帕夏的青年土耳其党政变),我们的盟友(指土耳其)必然会有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需求。而在当前,德国的盟友们因为英国人的竞争而无力应付他们的早间需求。在07年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建造军舰的水平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他们因为目前和俄国人之间的战争,将成为我们的天然盟友。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依托他们的能力来帮助土耳其人获得他们想要达到的海上力量!”
“土耳其拥有强大的舰队不仅仅关系到地中海的安全,还将——也必然影响到非洲东海岸和印度。而后者在英国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土耳其人取得在海上的军事优势!”
小毛奇和提尔皮茨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要尽可能的支持中国人将和俄国之间的战争继续进行下去,至少要将这场战争继续维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因为“对俄国兵力的牵制和消耗,以及对俄、法乃至英国人财政、工业能力的牵制和消耗,复合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并且必然将影响到帝国在欧洲的军事行动。”
当然,他们也认识到“华、俄之间的战争必然会让中国背上沉重的战争包袱,这其中主要是财政上的压力。如果帝国能够在这时采取一定程度的对华援助——例如贷款,将有助于促使清政府将战争继续下去。同时,对华的贷款也有助于我们在将来加强对中国这一亚洲帝国的牵制。就像英国人在十年前所做的那样!”
威廉二世相当重视两位军事首脑的报告,他指示伯恩哈特·冯·比洛,让他务必立刻建立起和中国之间的军事沟通途径,并且积极讨论对华援助的方案。
最热衷于让中国和俄国的战争状态维持下去的莫过于奥匈帝国了。
在巴尔干,奥匈帝国正在积极准备同塞尔维亚的战争。
6月,因为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事件,塞尔维亚意图采取军事行动来遏制奥匈帝国的吞并行为,甚至已经开始在边界部署军队。但是因为当时俄国在对华战争无法抽身,因此无法提供塞尔维亚所需求的军事援助。这才让塞尔维亚的企图流产。
但是塞尔维亚这种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行为深深触怒了奥匈帝国。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一方面积极准备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一方面强烈建议约瑟夫一世“不惜一切代价促使中国继续和俄国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