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三个和尚(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唐砖
TXT小说网 www.txtgw.com,最快更新生于1871最新章节!
战斗一开始,近卫军的主攻方向自然是东部。而俄军则在由谁负责防御东部战线产生了争执。
思科别列夫认为自己的部队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年,疲惫不堪,自然应该休息一下,所以东部防御阵地这样的重担自然不应该由他来挑。而另外两位将军则认为,一方面自己的部队远道而来,也不轻松;另一方面思科别列夫手中掌握的军队人数最多,自然应该是他来打主攻。
就是这样一个有谁来防御正面的问题,三人好悬没打起来。最终决定,由比尔德林格上将指挥的奥伦堡集团军负责防御正面,但是思科别列夫需要交出两个军的兵力归他指挥。
考尔巴斯上将指挥的察里津集团军负责防御背后,以防止冯国璋指挥的五个步兵师(含第十七集团军王占元部的一个师和后期的补充师)从背后包抄。
至于思科别列夫,在交出了两个军的指挥权后,可以在纵深地带休息一下。
思科别列夫猴精的。
从1907年十月份开始,思科别列夫就在新疆和近卫军交手,一直打到今年的6月份。大半年的时间以来,让思科别列夫以为自己对近卫军的战术已经比较了解了。他认为之所以自己后期被近卫军压着打,是因为自己的火炮弹药不足造成的支援薄弱,而对方的炮火支援更加强大。
所以他认为,当近卫军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初期一定是极为凶猛的炮火覆盖,在那样的炮火下,什么战术、勇气、荣誉都是扯蛋,只有具备同样炮火或者更强大的炮火才能抵挡。而显然,俄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最初的防御战,必然损失惨重。
但是当近卫军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后,其攻势必然受挫。而那时自己的部队则已经休养生息和好久,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到时候自己挥军掩杀,必将击败已成疲惫之师的中国人。泼天的大功唾手可得。
果然,近卫军发动进攻的第一板斧正是炮火攻击。
西北方面军独立重炮旅除了装备了少量用于攻城和打击坚固防御目标的短身管的超大口径臼炮、榴弹炮外,主要的攻击手段是两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一个新补充的120毫米加农炮营,共24门榴弹炮和18门加农炮。
在每个步兵师所属的炮团,还装备了一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或者100毫米加农炮、120毫米迫击炮),两个75毫米野炮营。每营装备火炮18门。
这些火炮是近卫军主要的远程打击手段,射程覆盖在6000-10000米,加农炮射程最大为14600米。在步兵进攻之前对敌军远程火力和炮兵阵地进行压制、摧毁。
同时,步兵在进攻前和进攻期间,还能得到大量的75毫米野炮的支援。
近卫军一个师属炮兵团编有两个8门制野炮营,每个营编有两个75毫米野炮连和一个后勤保障连。每连两个大排,各装备4门火炮。这样,一个营共有75毫米野炮24门。
野炮营同样装备旅一级的作战单位,也有的旅装备36门山炮或者24门120毫米迫击炮。
第一波火力准备首先打击城外的外围防御,为此,近卫军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炮击。在此期间,近卫军利用飞艇缺德的将俄军的炮瞄观测气球给打掉了。
失去了观测气球的炮兵就像没了眼睛,就算有更大口径、更远射程的要塞炮,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近卫军的炮兵阵地。
三天的时间里,方面军所属400多门75毫米炮将俄军防御阵地反反复复梨了个遍。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则摧毁了城内绝大多数建筑物、简易工事和城墙防御工事。
同时,在这三天时间里,俄军的大部分火炮都被摧毁。
一切和思科别列夫设想的一样。
近卫军在做足了炮火准备后,先用5天时间一一拔除了俄军外围防御点,随后,在外伊犁山和伊犁河谷之间50公里宽的攻击面上,近卫军呈品字形投入了三个步兵旅进行滚动攻击。在步兵发动攻击的同时,炮兵部队依然在不间断的提供火力支援。
近卫军依靠远远超出俄军的机枪火力在阵地战中压制俄军步兵,然后迅速突击到30米左右范围,这时候就是步兵传统的‘手榴弹时间’。掷弹筒和手榴弹轰击之后,以班、排为单位分成小组占领俄军战壕。如果在此期间遇到俄军机枪阵地或者坚固防御工事,则使用迫击炮或者步兵炮摧毁。摧毁不了的,以速射火力掩护爆破小组进行近距离爆破。
就这样,近卫军缓慢,但是坚定的一点一点儿的向城内蚕食。
最初的时候,比尔德林格上将还组织俄军进行反冲锋,然而集团冲锋的俄军在面对近卫军的密集机枪火力时损失更加惨重。这样几次之后,比尔德林格所性不再组织反攻。
在三个集团军组织正面进攻的同时,第十三集团军及第十七集团军一个师也在阿拉木图西南发起了牵制进攻,以削弱俄军的正面防御力量。
近卫军的进攻持续了十天。
这十天里,近卫军每天都几乎向阿拉木图投送上万发的各型炮弹。阿拉木图城内的建筑物已经被反复轰炸的没有一块栖身之地。
因为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俄军士兵的士气逐渐消沉。同时,由于俄国统帅部无法及时的向阿拉木图提供部队和物资的支援,三个统帅之间开始出现动摇。
首先提出异议的是比尔德格林。
他的部队在最前沿,十天的攻击中,也是损失最惨重的部队。为此,比尔德林格将怨气统统撒在了城内的思科别列夫的身上。
他认为,思科别列夫明知道近卫军的作战方式,却没有提前提醒他注意防护炮击——实际上也防不了,比尔德林格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在这一点上,考尔巴斯自然是和比尔德林格穿一条裤子。
而思科别列夫则认为比尔德林格——包括考尔巴斯——在战斗中没有很好的压制敌军的炮火,导致即使在阿拉木图城内无法立足。原计划是由他的部队先休整,然后在发动反攻的,但是这十天不要说休整,能少死点儿人就不错了。
因此,在比尔德林格提出由思科别列夫接替防御的时候,思科别列夫拒绝了。
思科别列夫的拒绝让原本就满腹怨气的比尔德林格怒不可遏。他决定即使思科别列夫不接手阵地,他也要在第二天撤出。
同样在第十三集团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的考尔巴斯也赞同撤离。他认为阿拉木图缺少防御纵深,地理位置也比较局限,而且他们现在几乎是处在被敌人包围之中。一旦部队的弹药补给断绝,那么数十万大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考尔巴斯的意见是从敌军薄弱的北方突围,将一部分部队撤至卡普恰盖。如果敌军持续攻击阿拉木图,则这部分部队可以起到外围牵制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三个人将所属部队乌尊阿加奇、卡普恰盖等地,呈三角形守望相助,将会凭借优势兵力和庞大的骑兵机动力量给近卫军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因为一开始谁也不愿意离开阿拉木图——离开就意味着放弃主要指挥权,以为战役毕竟是围绕着阿拉木图展开的——所以导致现在的被动。
而现在在提出这个构想,则就是嫌死的慢了。
经过十天的战斗,俄军的士兵总数已经少于近卫军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近卫军已经将包围圈缩小了,此时再向外突破的话,所付出的代价必然要大得多。而一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使成功突围出去,也无法成为牵制近卫军攻击的有生力量。
但是如果俄军以较大兵力突围的话,那么留下来的士兵就将面对近卫军更为严酷的攻势。很有可能,在突围出去的部队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城内留下的部队就崩溃了。
但是现在比尔德林格不想在坚守一线,思科别列夫却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这么快就投入反击,而考尔巴斯则主张部分军力突围。三人平衡一下,似乎分出一部分兵力突围,成为了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有谁来负责突围,这又成了问题。
三人都知道,此时突围无疑将承受近卫军猛烈的速射火力的杀伤。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最后决定,由提出意见的考尔巴斯负责突围,但是思科别列夫要分出两个师,一个交给比尔德林格继续防守正面,另一个则交给考尔巴斯负责突围。
这一下,思科别列夫的部队缩小到不足7万人,还要负责防守后方防线,自己的小算盘彻底破灭。不过思科别列夫也没办法,这个时候如果他不同意,很可能那哥俩就一起突围走了,把自己扔这儿了。
8月3日凌晨4点,考尔巴斯指挥8个步兵师9万余人,向东北方向发动猛攻。同时,另外两个方向的俄军也开始对近卫军的阵地发动佯攻。
负责阿拉木图东北方向的是第十四集团军104师,该师在两天前第十四集团军主力占领了埃涅耳格基切斯基后,便驻防在这里,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俄军向北突击,同时也防备自北方增援的俄军。
考尔巴斯在这个方向集中了一百余门中小口径火炮和76挺机枪,命令士兵以营、团为单位向104师防御阵地展开突击。并利用骑兵部队在侧翼冲锋进行牵制。
104师迅速组织兵力防守。
在此之前,该师在防御阵地上设置了三层火力网,利用轻重机枪搭配,构建了七十多个火力点。
俄军自凌晨开始整团整营的发动滚动攻击,攻势一波接一波,毫不停歇。俄军士兵的尸体在阵地前堆彻到不得不用炮火轰开的地步,即使这样,俄军依然没有停止攻击。
在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中,近卫军的轻重机枪相继因为过热而无法使用,而炮弹则根本来不及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随后出现较大的伤亡,西北方面军指挥部指示104师即刻脱离战场。
阿拉木图西南方向。
自凌晨起,思科别列夫从这里向第十三集团军阵地发动佯攻。
思科别列夫此时手中的兵力是三人中最少的。从最多变成最少,思科别列夫的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他一方面认为自己是被另外两人胁迫的,同时也在埋怨总部为什么不给自己指挥部队的授权。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佯攻就真的变成磨洋工了。
思科别列夫磨洋工,但冯国璋不磨。
冯国璋从思科别列夫和考尔巴斯两人的战术和部队的的战斗意志变化判断,眼前的这支部队已经不是前一天和自己作战的部队了。最不济也是俄军的指挥体系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把握战机,那冯国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趁你病,要你命。
虽然不知道俄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出问题是肯定的了。所以冯国璋在经过几小时的防守后,猛地发力,开始对俄军进行反击。
原本不温不火的战局突然激烈起来。
战斗一开始,近卫军的主攻方向自然是东部。而俄军则在由谁负责防御东部战线产生了争执。
思科别列夫认为自己的部队已经连续作战了大半年,疲惫不堪,自然应该休息一下,所以东部防御阵地这样的重担自然不应该由他来挑。而另外两位将军则认为,一方面自己的部队远道而来,也不轻松;另一方面思科别列夫手中掌握的军队人数最多,自然应该是他来打主攻。
就是这样一个有谁来防御正面的问题,三人好悬没打起来。最终决定,由比尔德林格上将指挥的奥伦堡集团军负责防御正面,但是思科别列夫需要交出两个军的兵力归他指挥。
考尔巴斯上将指挥的察里津集团军负责防御背后,以防止冯国璋指挥的五个步兵师(含第十七集团军王占元部的一个师和后期的补充师)从背后包抄。
至于思科别列夫,在交出了两个军的指挥权后,可以在纵深地带休息一下。
思科别列夫猴精的。
从1907年十月份开始,思科别列夫就在新疆和近卫军交手,一直打到今年的6月份。大半年的时间以来,让思科别列夫以为自己对近卫军的战术已经比较了解了。他认为之所以自己后期被近卫军压着打,是因为自己的火炮弹药不足造成的支援薄弱,而对方的炮火支援更加强大。
所以他认为,当近卫军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初期一定是极为凶猛的炮火覆盖,在那样的炮火下,什么战术、勇气、荣誉都是扯蛋,只有具备同样炮火或者更强大的炮火才能抵挡。而显然,俄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最初的防御战,必然损失惨重。
但是当近卫军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后,其攻势必然受挫。而那时自己的部队则已经休养生息和好久,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到时候自己挥军掩杀,必将击败已成疲惫之师的中国人。泼天的大功唾手可得。
果然,近卫军发动进攻的第一板斧正是炮火攻击。
西北方面军独立重炮旅除了装备了少量用于攻城和打击坚固防御目标的短身管的超大口径臼炮、榴弹炮外,主要的攻击手段是两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一个新补充的120毫米加农炮营,共24门榴弹炮和18门加农炮。
在每个步兵师所属的炮团,还装备了一个营的105毫米榴弹炮(或者100毫米加农炮、120毫米迫击炮),两个75毫米野炮营。每营装备火炮18门。
这些火炮是近卫军主要的远程打击手段,射程覆盖在6000-10000米,加农炮射程最大为14600米。在步兵进攻之前对敌军远程火力和炮兵阵地进行压制、摧毁。
同时,步兵在进攻前和进攻期间,还能得到大量的75毫米野炮的支援。
近卫军一个师属炮兵团编有两个8门制野炮营,每个营编有两个75毫米野炮连和一个后勤保障连。每连两个大排,各装备4门火炮。这样,一个营共有75毫米野炮24门。
野炮营同样装备旅一级的作战单位,也有的旅装备36门山炮或者24门120毫米迫击炮。
第一波火力准备首先打击城外的外围防御,为此,近卫军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炮击。在此期间,近卫军利用飞艇缺德的将俄军的炮瞄观测气球给打掉了。
失去了观测气球的炮兵就像没了眼睛,就算有更大口径、更远射程的要塞炮,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近卫军的炮兵阵地。
三天的时间里,方面军所属400多门75毫米炮将俄军防御阵地反反复复梨了个遍。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则摧毁了城内绝大多数建筑物、简易工事和城墙防御工事。
同时,在这三天时间里,俄军的大部分火炮都被摧毁。
一切和思科别列夫设想的一样。
近卫军在做足了炮火准备后,先用5天时间一一拔除了俄军外围防御点,随后,在外伊犁山和伊犁河谷之间50公里宽的攻击面上,近卫军呈品字形投入了三个步兵旅进行滚动攻击。在步兵发动攻击的同时,炮兵部队依然在不间断的提供火力支援。
近卫军依靠远远超出俄军的机枪火力在阵地战中压制俄军步兵,然后迅速突击到30米左右范围,这时候就是步兵传统的‘手榴弹时间’。掷弹筒和手榴弹轰击之后,以班、排为单位分成小组占领俄军战壕。如果在此期间遇到俄军机枪阵地或者坚固防御工事,则使用迫击炮或者步兵炮摧毁。摧毁不了的,以速射火力掩护爆破小组进行近距离爆破。
就这样,近卫军缓慢,但是坚定的一点一点儿的向城内蚕食。
最初的时候,比尔德林格上将还组织俄军进行反冲锋,然而集团冲锋的俄军在面对近卫军的密集机枪火力时损失更加惨重。这样几次之后,比尔德林格所性不再组织反攻。
在三个集团军组织正面进攻的同时,第十三集团军及第十七集团军一个师也在阿拉木图西南发起了牵制进攻,以削弱俄军的正面防御力量。
近卫军的进攻持续了十天。
这十天里,近卫军每天都几乎向阿拉木图投送上万发的各型炮弹。阿拉木图城内的建筑物已经被反复轰炸的没有一块栖身之地。
因为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境地,俄军士兵的士气逐渐消沉。同时,由于俄国统帅部无法及时的向阿拉木图提供部队和物资的支援,三个统帅之间开始出现动摇。
首先提出异议的是比尔德格林。
他的部队在最前沿,十天的攻击中,也是损失最惨重的部队。为此,比尔德林格将怨气统统撒在了城内的思科别列夫的身上。
他认为,思科别列夫明知道近卫军的作战方式,却没有提前提醒他注意防护炮击——实际上也防不了,比尔德林格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
在这一点上,考尔巴斯自然是和比尔德林格穿一条裤子。
而思科别列夫则认为比尔德林格——包括考尔巴斯——在战斗中没有很好的压制敌军的炮火,导致即使在阿拉木图城内无法立足。原计划是由他的部队先休整,然后在发动反攻的,但是这十天不要说休整,能少死点儿人就不错了。
因此,在比尔德林格提出由思科别列夫接替防御的时候,思科别列夫拒绝了。
思科别列夫的拒绝让原本就满腹怨气的比尔德林格怒不可遏。他决定即使思科别列夫不接手阵地,他也要在第二天撤出。
同样在第十三集团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的考尔巴斯也赞同撤离。他认为阿拉木图缺少防御纵深,地理位置也比较局限,而且他们现在几乎是处在被敌人包围之中。一旦部队的弹药补给断绝,那么数十万大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考尔巴斯的意见是从敌军薄弱的北方突围,将一部分部队撤至卡普恰盖。如果敌军持续攻击阿拉木图,则这部分部队可以起到外围牵制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在最初的时候,三个人将所属部队乌尊阿加奇、卡普恰盖等地,呈三角形守望相助,将会凭借优势兵力和庞大的骑兵机动力量给近卫军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因为一开始谁也不愿意离开阿拉木图——离开就意味着放弃主要指挥权,以为战役毕竟是围绕着阿拉木图展开的——所以导致现在的被动。
而现在在提出这个构想,则就是嫌死的慢了。
经过十天的战斗,俄军的士兵总数已经少于近卫军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近卫军已经将包围圈缩小了,此时再向外突破的话,所付出的代价必然要大得多。而一旦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即使成功突围出去,也无法成为牵制近卫军攻击的有生力量。
但是如果俄军以较大兵力突围的话,那么留下来的士兵就将面对近卫军更为严酷的攻势。很有可能,在突围出去的部队还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城内留下的部队就崩溃了。
但是现在比尔德林格不想在坚守一线,思科别列夫却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想这么快就投入反击,而考尔巴斯则主张部分军力突围。三人平衡一下,似乎分出一部分兵力突围,成为了最佳解决方案。
然而有谁来负责突围,这又成了问题。
三人都知道,此时突围无疑将承受近卫军猛烈的速射火力的杀伤。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最后决定,由提出意见的考尔巴斯负责突围,但是思科别列夫要分出两个师,一个交给比尔德林格继续防守正面,另一个则交给考尔巴斯负责突围。
这一下,思科别列夫的部队缩小到不足7万人,还要负责防守后方防线,自己的小算盘彻底破灭。不过思科别列夫也没办法,这个时候如果他不同意,很可能那哥俩就一起突围走了,把自己扔这儿了。
8月3日凌晨4点,考尔巴斯指挥8个步兵师9万余人,向东北方向发动猛攻。同时,另外两个方向的俄军也开始对近卫军的阵地发动佯攻。
负责阿拉木图东北方向的是第十四集团军104师,该师在两天前第十四集团军主力占领了埃涅耳格基切斯基后,便驻防在这里,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俄军向北突击,同时也防备自北方增援的俄军。
考尔巴斯在这个方向集中了一百余门中小口径火炮和76挺机枪,命令士兵以营、团为单位向104师防御阵地展开突击。并利用骑兵部队在侧翼冲锋进行牵制。
104师迅速组织兵力防守。
在此之前,该师在防御阵地上设置了三层火力网,利用轻重机枪搭配,构建了七十多个火力点。
俄军自凌晨开始整团整营的发动滚动攻击,攻势一波接一波,毫不停歇。俄军士兵的尸体在阵地前堆彻到不得不用炮火轰开的地步,即使这样,俄军依然没有停止攻击。
在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中,近卫军的轻重机枪相继因为过热而无法使用,而炮弹则根本来不及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随后出现较大的伤亡,西北方面军指挥部指示104师即刻脱离战场。
阿拉木图西南方向。
自凌晨起,思科别列夫从这里向第十三集团军阵地发动佯攻。
思科别列夫此时手中的兵力是三人中最少的。从最多变成最少,思科别列夫的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他一方面认为自己是被另外两人胁迫的,同时也在埋怨总部为什么不给自己指挥部队的授权。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佯攻就真的变成磨洋工了。
思科别列夫磨洋工,但冯国璋不磨。
冯国璋从思科别列夫和考尔巴斯两人的战术和部队的的战斗意志变化判断,眼前的这支部队已经不是前一天和自己作战的部队了。最不济也是俄军的指挥体系出了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把握战机,那冯国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
趁你病,要你命。
虽然不知道俄军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出问题是肯定的了。所以冯国璋在经过几小时的防守后,猛地发力,开始对俄军进行反击。
原本不温不火的战局突然激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