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国气象立学宫 群贤化龙起苍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TXT小说网 www.txtgw.com,最快更新截教之火灵门徒最新章节!
孟轲三人经过了几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此时的齐国乃是世上实力最雄厚的个国家。作为齐国的国都临淄,更是天下雄城。城墙足有数丈之高,多用岩石建造,从外面看上去还不能确定它有多厚,但恐怕只会比孟轲想象的更为坚固。
齐国历经数代齐王的历经图治,国力十分强盛。
此时衡量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口。人口众多,就意味着打战的时候你可以召集出更多的军队。
临淄的人口多不胜数,来来往往经过城门的齐国百姓络绎不绝。晏子出使楚国的时候,曾经对楚王说道:“临淄有百姓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
虽然晏子的话有夸大的嫌疑,但确实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齐国的人口数量十分巨大。
孟轲出身小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场面还有情可原。但韩非出身王族,李斯来自楚国,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此时也被眼前的大国气象所震撼。
三人愣了半晌,看了看彼此的痴态,哈哈大笑。
君子怎么能被困在小地方,一定要出来见一见这样的大城市才是。
三人定了定神,从容地进入城中,城里的街道房屋鳞次栉比,等三人已经没有功夫再浪费了。来日方长,还是先找到稷下学宫安顿下来要紧。
这稷下学宫在齐国可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孟轲在大街上随便拦了一个过路的老伯,都能很容易地问到其所在。
三人带着行囊,来到一大片房舍前。
齐王对稷下学宫还是十分重视的,故而赏赐下这一整片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兴建房屋,供养来自各国的人才。
三人走进学宫,门口有一小吏,负责登记来往的新人,负责安排住宿。
当然,稷下学宫也不是混吃混喝的地方。要想在这里呆下去,就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小吏会登记下来人的基本情况,之后会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简单的考核。通过考核的人自然可以获得免费食宿,没有通过的人只能原路返回。
三人把自己的籍贯姓名以及老师的名讳报了上去,小吏微微一愣,暗道今天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孟轲出身鲁国,又是孔伋弟子。孔丘过世之后,他门下的弟子都在积极的推销他的思想。而他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在各国为官,话语权自然不同凡响。导致了一个结果,孔丘死后的名声比他生前的名声还要大得多。而孔伋作为他的谪孙,同样具有非同凡响的名望。
另外两人报上去的师承,居然是现在的祭酒大人荀卿。
小吏不敢怠慢,赶紧把三人往后面引。
三人穿楼阁,过廊巷,这学宫实在太大,若不是有人带着三人肯定会迷路。
孟轲忽然身体一怔,向院落深处望去。
旁边的人没有注意到,此时孟轲的额头上,出现了一道细纹。这细纹竖在额头正中央,极为细密,若没有认真观察倒也看不出来。此时这道细纹,竟然向外渗出一点微光。
孟轲看到了什么?
在那院落之上,升起几十股云气。那云气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且颜色各异。这些云气袅袅升起,直通天际。
这些云气并非静止不动。云气化龙,在天空中张牙舞爪,伸展筋骨。相互之间互相攻击,需要墨龙在上,时而青龙咆哮。但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战况十分焦灼。
“子舆?”李斯见孟轲突然驻足不前,站在原地发呆。朝他眼睛看的方向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所以喊他的字。
孟轲一回头,额头上的细纹和微光全都消失不见。等他再转头去看那天空之时,却再也看不见刚才群龙争雄的画面了。他揉了揉眼睛,难道是幻觉?
那带路的小吏笑道:“这位先生耳朵真好,想必是一定听到了那边诸位先生争论的声音才停下脚步。”
李斯和韩非一听,脸上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进一步问道:“争论?这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吗?”
“几位先生刚刚到这里,有所不知。这稷下学宫里住着无数位有本事的大家,这些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学说,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会有相互矛盾的事情存在。因此,他们就会选一个日子,聚在一起互相辩论,取长补短。”
”每逢这样的日子,就是学宫里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齐王都会亲自前来观摩盛况呢。”
李斯韩非两人侧耳倾听,果然有一些细微的声音传来。但实在是隔得太远,根本无法听清说话的内容。
“兄台,请带我们去看看吧。”
“三位公子的请求,小人原本不应该拒绝。但此时天色已晚,按照惯例辩论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三位公子不如先去安顿一下,以后也还有机会再去观摩盛会。”
小吏这么一说,果然那声音就停止了。
李斯等人表情懊恼,早知道就早点来了。
那小吏讪讪一笑,催促着三人到了一个院子里。孟轲三人正好一人一间小屋子,住在一起也方便以后相互交流。
在路上的这几天就是如此,三人相互切磋,相互补益。
在这座稷下学宫最中心的一座大院子里,有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端坐在席子上,正一边处理事务,一边听取汇报。
当听到小吏报告孟轲三人的情况时,他的眉毛微微一挑:“你说的那三人现在何处?”
“回禀祭酒大人,他三人已经安顿妥当,此刻恐怕正在歇息。”
韩非,李斯他自然知道,这孟轲是孔伋的弟子,自己现在也算是儒生,也应当见一见。
不过他又想起一件事。今天下午他主持辩论的时候,望见有三道气升空而起,似乎不凡,莫非是这三人?
这人正是祭酒荀卿。他博学多才,望气之术也略懂一些。
唉,这些日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一些手段的施展也无法像之前那么准确了。难道是自己老了?
他不知道,大劫将至天机紊乱,推算望气之道无法在此时那么奏效而已。
不管怎么样,找个机会见一面吧。
自己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多年,但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今暗流涌动,自己也越来越有心无力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荀卿握紧了手中的竹简,默默地思考着今后的谋算。
孟轲三人经过了几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此时的齐国乃是世上实力最雄厚的个国家。作为齐国的国都临淄,更是天下雄城。城墙足有数丈之高,多用岩石建造,从外面看上去还不能确定它有多厚,但恐怕只会比孟轲想象的更为坚固。
齐国历经数代齐王的历经图治,国力十分强盛。
此时衡量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强,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人口。人口众多,就意味着打战的时候你可以召集出更多的军队。
临淄的人口多不胜数,来来往往经过城门的齐国百姓络绎不绝。晏子出使楚国的时候,曾经对楚王说道:“临淄有百姓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
虽然晏子的话有夸大的嫌疑,但确实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齐国的人口数量十分巨大。
孟轲出身小国,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场面还有情可原。但韩非出身王族,李斯来自楚国,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此时也被眼前的大国气象所震撼。
三人愣了半晌,看了看彼此的痴态,哈哈大笑。
君子怎么能被困在小地方,一定要出来见一见这样的大城市才是。
三人定了定神,从容地进入城中,城里的街道房屋鳞次栉比,等三人已经没有功夫再浪费了。来日方长,还是先找到稷下学宫安顿下来要紧。
这稷下学宫在齐国可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孟轲在大街上随便拦了一个过路的老伯,都能很容易地问到其所在。
三人带着行囊,来到一大片房舍前。
齐王对稷下学宫还是十分重视的,故而赏赐下这一整片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兴建房屋,供养来自各国的人才。
三人走进学宫,门口有一小吏,负责登记来往的新人,负责安排住宿。
当然,稷下学宫也不是混吃混喝的地方。要想在这里呆下去,就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小吏会登记下来人的基本情况,之后会有专门的人来进行简单的考核。通过考核的人自然可以获得免费食宿,没有通过的人只能原路返回。
三人把自己的籍贯姓名以及老师的名讳报了上去,小吏微微一愣,暗道今天来的都不是一般人。
孟轲出身鲁国,又是孔伋弟子。孔丘过世之后,他门下的弟子都在积极的推销他的思想。而他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在各国为官,话语权自然不同凡响。导致了一个结果,孔丘死后的名声比他生前的名声还要大得多。而孔伋作为他的谪孙,同样具有非同凡响的名望。
另外两人报上去的师承,居然是现在的祭酒大人荀卿。
小吏不敢怠慢,赶紧把三人往后面引。
三人穿楼阁,过廊巷,这学宫实在太大,若不是有人带着三人肯定会迷路。
孟轲忽然身体一怔,向院落深处望去。
旁边的人没有注意到,此时孟轲的额头上,出现了一道细纹。这细纹竖在额头正中央,极为细密,若没有认真观察倒也看不出来。此时这道细纹,竟然向外渗出一点微光。
孟轲看到了什么?
在那院落之上,升起几十股云气。那云气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且颜色各异。这些云气袅袅升起,直通天际。
这些云气并非静止不动。云气化龙,在天空中张牙舞爪,伸展筋骨。相互之间互相攻击,需要墨龙在上,时而青龙咆哮。但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战况十分焦灼。
“子舆?”李斯见孟轲突然驻足不前,站在原地发呆。朝他眼睛看的方向望去,也没有发现什么,所以喊他的字。
孟轲一回头,额头上的细纹和微光全都消失不见。等他再转头去看那天空之时,却再也看不见刚才群龙争雄的画面了。他揉了揉眼睛,难道是幻觉?
那带路的小吏笑道:“这位先生耳朵真好,想必是一定听到了那边诸位先生争论的声音才停下脚步。”
李斯和韩非一听,脸上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进一步问道:“争论?这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吗?”
“几位先生刚刚到这里,有所不知。这稷下学宫里住着无数位有本事的大家,这些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学说,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会有相互矛盾的事情存在。因此,他们就会选一个日子,聚在一起互相辩论,取长补短。”
”每逢这样的日子,就是学宫里最热闹的时候。甚至有的时候,齐王都会亲自前来观摩盛况呢。”
李斯韩非两人侧耳倾听,果然有一些细微的声音传来。但实在是隔得太远,根本无法听清说话的内容。
“兄台,请带我们去看看吧。”
“三位公子的请求,小人原本不应该拒绝。但此时天色已晚,按照惯例辩论也差不多要结束了。三位公子不如先去安顿一下,以后也还有机会再去观摩盛会。”
小吏这么一说,果然那声音就停止了。
李斯等人表情懊恼,早知道就早点来了。
那小吏讪讪一笑,催促着三人到了一个院子里。孟轲三人正好一人一间小屋子,住在一起也方便以后相互交流。
在路上的这几天就是如此,三人相互切磋,相互补益。
在这座稷下学宫最中心的一座大院子里,有一位两鬓花白的老人端坐在席子上,正一边处理事务,一边听取汇报。
当听到小吏报告孟轲三人的情况时,他的眉毛微微一挑:“你说的那三人现在何处?”
“回禀祭酒大人,他三人已经安顿妥当,此刻恐怕正在歇息。”
韩非,李斯他自然知道,这孟轲是孔伋的弟子,自己现在也算是儒生,也应当见一见。
不过他又想起一件事。今天下午他主持辩论的时候,望见有三道气升空而起,似乎不凡,莫非是这三人?
这人正是祭酒荀卿。他博学多才,望气之术也略懂一些。
唉,这些日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一些手段的施展也无法像之前那么准确了。难道是自己老了?
他不知道,大劫将至天机紊乱,推算望气之道无法在此时那么奏效而已。
不管怎么样,找个机会见一面吧。
自己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多年,但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今暗流涌动,自己也越来越有心无力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荀卿握紧了手中的竹简,默默地思考着今后的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