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流程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不朽凡人
TXT小说网 www.txtgw.com,最快更新复兴之路最新章节!
陶唐空降红星到目前为止,对班子成员压力最大的不是李珞,也不是韩志勇,更不是赵庆民,而是分管生产的马光明。无他,就因为陶唐几乎每天都下基层。
红星公司共23个生产分厂,大部分分厂拥有数目不等的生产车间,加上如服务生产的质检中心、理化计量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事务性机构,组成了公司庞大的生产系统。马光明发现,半个月不到,陶唐已经将生产分厂走了一大半。
下基层有几种方式,陪领导视察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陶唐的前任就是。宋悦下基层更多的是陪领导和客人,他自己单独下车间视察极少。走马观花是另一种,在马光明看来,江总工的下基层就属于走马观花,屁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像是在消磨时间。最后一种就是陶唐这样了,那是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来了。那天他在三分厂遇见陶唐询问分厂厂长陈建平,从产能、工艺、成本、关重质量控制点一路问下来,把陈建平问的一脑门子汗。
三分厂是农机总成分厂,也是红星最大的分厂之一,陈建平在马光明眼里是最优秀的分厂厂长之一。陈建平饶是如此,其他人怕是更糟糕。提问题其实更需要水平,陶唐对陈建平的穷追不舍令马光明深感佩服,同时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那天陈建平在回答本月为何未完成生产部月份作业令时,回答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附件到分厂晚了,第二是产能不足。
陶唐于是就两个问题追了下去,他把分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计划员、调度员及生产部负责三分厂总成的调度员叫了来,深入细致地了解下去:进三分厂的附件有多少种?未按进度进来的有多少?晚了几天?采取了什么措施?产能不足体现在哪里?分厂现在正常是一班制,如果变为两班制有什么困难?缺多少人?
陈建平独自回答和一帮人回答是不同的,因为答案有时会自相矛盾。比如陈建平说有三分之一的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情况,陶唐让生产部调度员把相关记录拿来,结果是只有11种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现象,不足外协件的十分之一,最晚的为四天,而不是陈建平说的一周。
什么事都怕认真,陈建平当时就流了汗。
至于产能不足就更为荒唐了,三分厂在开足马力时每月可以装配在产农机300台以上,而当月的生产计划为160台。部分附件进厂晚是事实,但可以用加班的形式把时间赶回来。而加班的各种条件是具备的,导致当月总成计划未能完成完全是分厂组织方面的原因。这样,导致任务完不成的主要责任单位是三分厂,不是生产部,也不是附件供应分厂。
陈建平见机快,马上向陶唐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但在自我批评的最后谈到了成本和质量控制,说分厂更希望实现均衡生产,大家都不愿意加班,既增加加班工资,又不好控制质量。
一般来说,加班加点会产生费用的增加,但陈建平此刻却有为自己开脱的意味,马光明于是狠狠地瞪了陈建平几眼。
果然,陶唐的批评来了,“陈厂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指导思想偏离正道就是大问题。刚才已经分析了导致你们未能完成计划的原因,我认为责任主要在你。而且,我认为你内心并不服气这个结论,所以才有成本、质量和均衡生产等一大堆理由摆出来。我们搞企业管理的,任何时候都要绷紧成本这根弦,这没错。加班会增加工时吗?未必。如果确信附件耽误了装配,为什么不申请换休?11分厂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很合理。附件来不了,工人们在车间歇着算什么?嗯?还有,谁说过加班就会导致质量下降?质量体系的运行还分时间吗?八小时内有效,八小时外就失效了?另外,不要谈什么均衡生产的老调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用户要多少你就供多少,用户何时要你就何时供。计划经济可以讲均衡生产,市场经济怎么讲?三分厂的情况,反映出你们班子存在的问题,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你的问题!你要深刻检讨,类似的错误,我不允许再犯了。尤其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开脱,那样的话你不会真正改正错误。马总,本月关于指令性任务的考核要注意三分厂。”
副手就是这样,当遇到一个精明的正职时,立即就气短了。所以当陶唐对马光明说节前要对本月生产计划的完成进行点评和考核时,马光明立即做了自我批评,对四月份部分生产计划未能按计划完成表示歉意,表示会在五月份把四月的欠产补上来。
白天坚持跑基层,一些案头工作只能放在晚上了,好在陶唐没有家庭的拖累,在小招还要面对络绎不绝的访客,不愧是同一系统的企业,他刚到盛东也是这样,每天都有人找,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也找,令他不胜其烦。所以,他一般在晚饭后的散步结束后,到办公室待上一两个钟点,把每天的文件、请示及报告以及开始多起来的告状信处理完,为白天腾出下基层的时间。办公楼的门卫经他整顿后情况好了许多,到办公室相对安静的多。
29号晚上,陶唐像往常一样在八点一刻左右来到办公室,开始批阅文件和请示。他发现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些本该部门或者副总们解决的问题都推到了自己手里。比如今天又遇到两个,一个是5分厂天车修理,发规部副主任段辉在分厂的报告上这样批示:请规划科会同机动部现场核查后定。这没问题,当然要专业部门现场核实。两天后,又是段辉:情况属实,拟同意,请骆总批示。两天后,骆冲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请陶总阅示。
在陶唐看来流程上存在很大问题。第一是该分厂的天车修理是否列入了年度或者季度计划?如果列入计划,干嘛要分管副总批示呢?相关部门照计划办就是了。看来五分厂的天车修理未列入计划,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天车是重要的安全设施,如果出现安全隐患,那是必须及时修理的,绝对马虎不得。而其使用的特点一般不会突发情况,如何有问题,去年年底就该上报技安部,由技安部审核汇总后转发规部列入年度大修理计划,现在显然不是这样。第二是发规部向骆冲的请示有些多余,这是必须做的事,为什么要分管领导批示?而骆冲批示要自己“阅示”就更没道理了,如果这类事情都要总经理管,每天什么事都别干了,光是批同意二字就能把他累死。
第二件是人力资源部关于补充大学生进厂的报告。上面刘秀云也签了类似骆冲的意见,要自己审定。审定什么?原则都给他们交代了,为什么还要推到自己这边来?这大概是动力公司那两个上访者带出的问题,从好的一面理解是刘秀云小心翼翼,从不好的一面想,就是推卸责任甚至是刁难自己。
这两件事当然够不上刁难,至少比资金安排上简单多了。但陶唐却不那样想……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陶唐对人性的理解有着超越大多数人的深刻。不要恶意猜测同事,更不要善意地相信同事。一切的问题都要从坏处着眼,从好处着手……
企业是相对严密的经济组织。其严密表现为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大型国企更具备此特点。如果流程规定了这些事务需要报总经理批准,那么对副手的猜测就是无端的猜疑。但陶唐不相信红星会订出如此荒唐的工作流程——一件不算关重设备的维修也要报总经理批准?他想看看流程,他相信一定有流程汇编,尽管可能形同废纸。
规章制度的牵头管理部门是发展规划部。他想到了吕绮,似乎吕绮正是管这个的……陶唐找出内部通信录,准备给吕绮打个电话,看看腕表,已经是九点半了,他便打消了主意。在台历上做了个记号,提醒自己明天要来流程看一看。
他开始阅读报纸,《人民日报》、《g省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体育报》、《辉煌报》及《红星人》,一共七份,前五种是厂办根据他的要求给他调来的,他已经订阅了若干年,习惯了。后两种是本系统的,每个办公室都有。报纸是他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每个人阅读的方法和重点都不尽相同,除了他喜欢的体育报,对于其他四种大报,陶唐一般只看标题,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才仔细阅读。很多领导对于国家级的大报嗤之以鼻,认为通篇都是毫无价值的废话,陶唐在盛东的党委书记就对陶唐坚持阅读党报不理解。但陶唐不会将自己的心得告诉搭档,他总是能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找准工作的方向。在国企当主要领导,必须有政治家的素质,这话说的有些大了,但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光拉车不看路不行,光看路不拉车更是扯淡。总有人把升迁寄托在关系上,那种人陶唐历来瞧不起,也不认为会走多远。领导需要的是能为他排忧解难的部下,就像红星现在,冯世钊肯定是信任并支持他的,但如果他不能把红星从**的泥潭中带出来,不能把下滑的经营局面扭转,冯世钊的信任就会褪色。相反,即使他常不去觐见冯世钊,冯世钊也会关注着他。因为红星的命运关系着冯世钊的前程。
办公室的门敲响了,“进来……”陶唐没抬头,仍在仔细阅读一篇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这篇文章刊登在4月28日《g省日报》头版头条,他相信省里的主要领导一定会看到,甚至可能亲自审阅修改过。
之所以研究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发现跟以往的调子有所不同……
“喔,看什么好文章呢?”
“是你呀……”来人竟然是吕绮,穿了身浅灰色的休闲装,脚下是运动鞋,显得精干利落。
陶唐放下了报纸,“嘿,刚才还想打电话来着,又怕你先生不高兴。”
这话有些暧昧。
“找我有事?”吕绮压下心底的慌乱。
“先说你吧,你找我有事?”
“没有……出来遛弯,看见你办公室亮着灯,就上来了……没打扰你吧?”
“没有没有……请坐。”
吕绮并非无意看到陶唐在办公室才上来。她无意间听说了陶唐几乎每晚都要到办公室,是有意来的。因为工会女工部长阎淑珍恰好到家里串门,耽误了她半个小时时间,来的有些晚了。但激发起的念头很难抑制得住,所以她还是来了。好在机会不错,陶唐在,而且只有他一人。
“你呢,找我什么事?”吕绮期待地看着有些疲倦的陶唐。
“哦,”陶唐平静的面容让吕绮失望,“是这样,我想看看公司的工作流程,有吧?”
“领导发现什么不妥了?你问吧,流程都是经我手的,应该能说清楚。”
“好极了。人员进厂需要我批准吗?”
“需要。由人力资源部提出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吕绮讲述了流程,解释道,“人事问题历来是一把手的职权,所以做了这样的规定。”
“哦。那设备大修理呢?这个不需要我来批吧?”
“不需要,年初的大修理计划是要上总经理办公会的,凡是列入计划的,发规部安排执行就可以了。年中临时追加的,分管领导批准即可。”
“明白了。”
“有个特殊情况,即设备原值在3000万及其以上者,要上总经理办公会。这样的设备厂里只有一台,即德国进口的那台精铸机。”
“七分厂那台?”
“是。有什么问题吗?”
“流程没有问题。是实际遇到了问题。他们总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推到我这里来。”陶唐拿起文件夹晃了一下。
“可能还是小心吧……”
“但愿。但这样不行。我精力不够……”
“一直想跟你说,我觉得你太累了。要注意身体……”
“谢谢。我身体还行,至少现在还行。”
“对了,我想问问你布置的那件事。刘书林交给我了,怕没吃透领导的精神。”
“啥事?哦,你是说东湖机械的钢管厂吧?”
“是啊。”
“喝点什么?我这里有进口的牙买加咖啡……”
“不喝,会失眠的。”
“好吧,那就喝杯茶吧……咱们正好聊聊这个钢管厂。”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jj.5ccc.net/scripts/new/foottop.js"></script>
陶唐空降红星到目前为止,对班子成员压力最大的不是李珞,也不是韩志勇,更不是赵庆民,而是分管生产的马光明。无他,就因为陶唐几乎每天都下基层。
红星公司共23个生产分厂,大部分分厂拥有数目不等的生产车间,加上如服务生产的质检中心、理化计量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事务性机构,组成了公司庞大的生产系统。马光明发现,半个月不到,陶唐已经将生产分厂走了一大半。
下基层有几种方式,陪领导视察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陶唐的前任就是。宋悦下基层更多的是陪领导和客人,他自己单独下车间视察极少。走马观花是另一种,在马光明看来,江总工的下基层就属于走马观花,屁的问题解决不了,更像是在消磨时间。最后一种就是陶唐这样了,那是扎扎实实地了解情况来了。那天他在三分厂遇见陶唐询问分厂厂长陈建平,从产能、工艺、成本、关重质量控制点一路问下来,把陈建平问的一脑门子汗。
三分厂是农机总成分厂,也是红星最大的分厂之一,陈建平在马光明眼里是最优秀的分厂厂长之一。陈建平饶是如此,其他人怕是更糟糕。提问题其实更需要水平,陶唐对陈建平的穷追不舍令马光明深感佩服,同时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那天陈建平在回答本月为何未完成生产部月份作业令时,回答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附件到分厂晚了,第二是产能不足。
陶唐于是就两个问题追了下去,他把分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计划员、调度员及生产部负责三分厂总成的调度员叫了来,深入细致地了解下去:进三分厂的附件有多少种?未按进度进来的有多少?晚了几天?采取了什么措施?产能不足体现在哪里?分厂现在正常是一班制,如果变为两班制有什么困难?缺多少人?
陈建平独自回答和一帮人回答是不同的,因为答案有时会自相矛盾。比如陈建平说有三分之一的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情况,陶唐让生产部调度员把相关记录拿来,结果是只有11种附件存在未按时进厂的现象,不足外协件的十分之一,最晚的为四天,而不是陈建平说的一周。
什么事都怕认真,陈建平当时就流了汗。
至于产能不足就更为荒唐了,三分厂在开足马力时每月可以装配在产农机300台以上,而当月的生产计划为160台。部分附件进厂晚是事实,但可以用加班的形式把时间赶回来。而加班的各种条件是具备的,导致当月总成计划未能完成完全是分厂组织方面的原因。这样,导致任务完不成的主要责任单位是三分厂,不是生产部,也不是附件供应分厂。
陈建平见机快,马上向陶唐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但在自我批评的最后谈到了成本和质量控制,说分厂更希望实现均衡生产,大家都不愿意加班,既增加加班工资,又不好控制质量。
一般来说,加班加点会产生费用的增加,但陈建平此刻却有为自己开脱的意味,马光明于是狠狠地瞪了陈建平几眼。
果然,陶唐的批评来了,“陈厂长,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指导思想偏离正道就是大问题。刚才已经分析了导致你们未能完成计划的原因,我认为责任主要在你。而且,我认为你内心并不服气这个结论,所以才有成本、质量和均衡生产等一大堆理由摆出来。我们搞企业管理的,任何时候都要绷紧成本这根弦,这没错。加班会增加工时吗?未必。如果确信附件耽误了装配,为什么不申请换休?11分厂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很合理。附件来不了,工人们在车间歇着算什么?嗯?还有,谁说过加班就会导致质量下降?质量体系的运行还分时间吗?八小时内有效,八小时外就失效了?另外,不要谈什么均衡生产的老调了,市场经济就是这样,用户要多少你就供多少,用户何时要你就何时供。计划经济可以讲均衡生产,市场经济怎么讲?三分厂的情况,反映出你们班子存在的问题,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你的问题!你要深刻检讨,类似的错误,我不允许再犯了。尤其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开脱,那样的话你不会真正改正错误。马总,本月关于指令性任务的考核要注意三分厂。”
副手就是这样,当遇到一个精明的正职时,立即就气短了。所以当陶唐对马光明说节前要对本月生产计划的完成进行点评和考核时,马光明立即做了自我批评,对四月份部分生产计划未能按计划完成表示歉意,表示会在五月份把四月的欠产补上来。
白天坚持跑基层,一些案头工作只能放在晚上了,好在陶唐没有家庭的拖累,在小招还要面对络绎不绝的访客,不愧是同一系统的企业,他刚到盛东也是这样,每天都有人找,什么鸡毛蒜皮的事也找,令他不胜其烦。所以,他一般在晚饭后的散步结束后,到办公室待上一两个钟点,把每天的文件、请示及报告以及开始多起来的告状信处理完,为白天腾出下基层的时间。办公楼的门卫经他整顿后情况好了许多,到办公室相对安静的多。
29号晚上,陶唐像往常一样在八点一刻左右来到办公室,开始批阅文件和请示。他发现一个不好的现象,一些本该部门或者副总们解决的问题都推到了自己手里。比如今天又遇到两个,一个是5分厂天车修理,发规部副主任段辉在分厂的报告上这样批示:请规划科会同机动部现场核查后定。这没问题,当然要专业部门现场核实。两天后,又是段辉:情况属实,拟同意,请骆总批示。两天后,骆冲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请陶总阅示。
在陶唐看来流程上存在很大问题。第一是该分厂的天车修理是否列入了年度或者季度计划?如果列入计划,干嘛要分管副总批示呢?相关部门照计划办就是了。看来五分厂的天车修理未列入计划,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天车是重要的安全设施,如果出现安全隐患,那是必须及时修理的,绝对马虎不得。而其使用的特点一般不会突发情况,如何有问题,去年年底就该上报技安部,由技安部审核汇总后转发规部列入年度大修理计划,现在显然不是这样。第二是发规部向骆冲的请示有些多余,这是必须做的事,为什么要分管领导批示?而骆冲批示要自己“阅示”就更没道理了,如果这类事情都要总经理管,每天什么事都别干了,光是批同意二字就能把他累死。
第二件是人力资源部关于补充大学生进厂的报告。上面刘秀云也签了类似骆冲的意见,要自己审定。审定什么?原则都给他们交代了,为什么还要推到自己这边来?这大概是动力公司那两个上访者带出的问题,从好的一面理解是刘秀云小心翼翼,从不好的一面想,就是推卸责任甚至是刁难自己。
这两件事当然够不上刁难,至少比资金安排上简单多了。但陶唐却不那样想……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陶唐对人性的理解有着超越大多数人的深刻。不要恶意猜测同事,更不要善意地相信同事。一切的问题都要从坏处着眼,从好处着手……
企业是相对严密的经济组织。其严密表现为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大型国企更具备此特点。如果流程规定了这些事务需要报总经理批准,那么对副手的猜测就是无端的猜疑。但陶唐不相信红星会订出如此荒唐的工作流程——一件不算关重设备的维修也要报总经理批准?他想看看流程,他相信一定有流程汇编,尽管可能形同废纸。
规章制度的牵头管理部门是发展规划部。他想到了吕绮,似乎吕绮正是管这个的……陶唐找出内部通信录,准备给吕绮打个电话,看看腕表,已经是九点半了,他便打消了主意。在台历上做了个记号,提醒自己明天要来流程看一看。
他开始阅读报纸,《人民日报》、《g省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体育报》、《辉煌报》及《红星人》,一共七份,前五种是厂办根据他的要求给他调来的,他已经订阅了若干年,习惯了。后两种是本系统的,每个办公室都有。报纸是他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每个人阅读的方法和重点都不尽相同,除了他喜欢的体育报,对于其他四种大报,陶唐一般只看标题,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才仔细阅读。很多领导对于国家级的大报嗤之以鼻,认为通篇都是毫无价值的废话,陶唐在盛东的党委书记就对陶唐坚持阅读党报不理解。但陶唐不会将自己的心得告诉搭档,他总是能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找准工作的方向。在国企当主要领导,必须有政治家的素质,这话说的有些大了,但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光拉车不看路不行,光看路不拉车更是扯淡。总有人把升迁寄托在关系上,那种人陶唐历来瞧不起,也不认为会走多远。领导需要的是能为他排忧解难的部下,就像红星现在,冯世钊肯定是信任并支持他的,但如果他不能把红星从**的泥潭中带出来,不能把下滑的经营局面扭转,冯世钊的信任就会褪色。相反,即使他常不去觐见冯世钊,冯世钊也会关注着他。因为红星的命运关系着冯世钊的前程。
办公室的门敲响了,“进来……”陶唐没抬头,仍在仔细阅读一篇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这篇文章刊登在4月28日《g省日报》头版头条,他相信省里的主要领导一定会看到,甚至可能亲自审阅修改过。
之所以研究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发现跟以往的调子有所不同……
“喔,看什么好文章呢?”
“是你呀……”来人竟然是吕绮,穿了身浅灰色的休闲装,脚下是运动鞋,显得精干利落。
陶唐放下了报纸,“嘿,刚才还想打电话来着,又怕你先生不高兴。”
这话有些暧昧。
“找我有事?”吕绮压下心底的慌乱。
“先说你吧,你找我有事?”
“没有……出来遛弯,看见你办公室亮着灯,就上来了……没打扰你吧?”
“没有没有……请坐。”
吕绮并非无意看到陶唐在办公室才上来。她无意间听说了陶唐几乎每晚都要到办公室,是有意来的。因为工会女工部长阎淑珍恰好到家里串门,耽误了她半个小时时间,来的有些晚了。但激发起的念头很难抑制得住,所以她还是来了。好在机会不错,陶唐在,而且只有他一人。
“你呢,找我什么事?”吕绮期待地看着有些疲倦的陶唐。
“哦,”陶唐平静的面容让吕绮失望,“是这样,我想看看公司的工作流程,有吧?”
“领导发现什么不妥了?你问吧,流程都是经我手的,应该能说清楚。”
“好极了。人员进厂需要我批准吗?”
“需要。由人力资源部提出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核同意,最后报总经理批准。”吕绮讲述了流程,解释道,“人事问题历来是一把手的职权,所以做了这样的规定。”
“哦。那设备大修理呢?这个不需要我来批吧?”
“不需要,年初的大修理计划是要上总经理办公会的,凡是列入计划的,发规部安排执行就可以了。年中临时追加的,分管领导批准即可。”
“明白了。”
“有个特殊情况,即设备原值在3000万及其以上者,要上总经理办公会。这样的设备厂里只有一台,即德国进口的那台精铸机。”
“七分厂那台?”
“是。有什么问题吗?”
“流程没有问题。是实际遇到了问题。他们总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推到我这里来。”陶唐拿起文件夹晃了一下。
“可能还是小心吧……”
“但愿。但这样不行。我精力不够……”
“一直想跟你说,我觉得你太累了。要注意身体……”
“谢谢。我身体还行,至少现在还行。”
“对了,我想问问你布置的那件事。刘书林交给我了,怕没吃透领导的精神。”
“啥事?哦,你是说东湖机械的钢管厂吧?”
“是啊。”
“喝点什么?我这里有进口的牙买加咖啡……”
“不喝,会失眠的。”
“好吧,那就喝杯茶吧……咱们正好聊聊这个钢管厂。”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jj.5ccc.net/scripts/new/foottop.js"></script>